记者从日喀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,近年来,日喀则市始终坚持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加强管理”的工作方针,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级推荐申报和命名,基本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四级名录”体系,不断加强传承人梯队建设和行业人才队伍培养,夯实非遗发展根基。
目前,日喀则市共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项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,国家珍贵古籍名录——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13部(函);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、项目传习基地32个。全市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888项、传承人有897人。
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方面,日喀则市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,挖掘出一批如《曲美曲果》等文化内涵丰富、历史源远流长、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非遗项目,积极开展32支民间藏戏队自治区级名录推荐申报工作,推动非遗工作从表象普查深入到挖掘历史文化内涵。
为稳步推进非遗数据库建设,日喀则市专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,对市域内国家级、自治区级、市级372项非遗项目、397名传承人,以及86支自治区民间藏戏队进行全面梳理建档,完成48家区市非遗工坊、32个非遗示范基地基础资料归档,推进非遗影像资料和非遗图书资料配套建设,为全市非遗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创造了更有利条件。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表演民族歌舞、体验非遗技艺、展销特色好物,西藏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活动精彩纷呈
6月13日,以“融入现代生活——非遗正青春”为主题的2025年“藏戏演出季”活动在市宗角禄康公园举行。展销活动上,天津泥人张彩塑、面塑、扎染,福建寿山石雕、惠安石雕(影雕),重庆火锅传统制作技艺等7项非遗和昌都市50多项非遗集中进行展示。[详细]
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旅厅非遗处了解到,自2012年以来,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4.73亿元,用于支持西藏非遗保护事业发展,建成10个非遗保护利用设施项目。[详细]
在被誉为“江河之源、名山之宗、牦牛之地、歌舞之乡”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,有一个特殊的协会。[详细]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